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推进年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1年05月08日 来源:
[字体: ] 打印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部长邵锋:

      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在五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来到以救护培训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推进年新闻发布会。

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即将进行新闻发布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孙硕鹏;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曹怀杰;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主任赵建忠。

      下面,首先请孙硕鹏副会长介绍一下应急救护推进年的总体情况。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孙硕鹏:

      很高兴与媒体朋友们见面。再过两天,我们将迎来第74个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日不仅仅是红十字工作者的节日,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节日,它进一步唤起人们的生命意识、人道意识,激励着我们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保护生命健康、促进世界和平进步而不懈努力。借此机会,很荣幸向各位媒体朋友们介绍中国红十字会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开展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的相关情况。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期许变得日益强烈,而各种意外伤害、急危重症、突发猝死往往就在身边发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超过50万,许多生命消失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保护生命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更需要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需要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保护生命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应急救护做起。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职责。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关爱生命意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国红十字会决定把2021年确定为应急救护推进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建健康中国、共享美好生活。这也是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界的共同呼吁,动员更多公众学习急救、学会急救、敢于施救,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将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实施“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部署在学校开展应急救护工作。今年,中国红十字会将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校园应急救护工作力度,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特别是列入学生军训内容,实现对高中阶段学生应训尽训。同时,对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取证,进一步提高校园突发意外伤害应急处置能力。此外,中国红十字会还通过援建“博爱校医室”,打造校园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助力健康校园、平安校园建设。

      第二,开展“救在身边·交通救护伴我行”活动。保障公众出行安全一直是应急救护工作的重点。从今年开始,中国红十字会将与交通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场所配置急救箱、AED、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施设备,同步开展交通领域工作人员救护培训,发展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高交通场站救护能力。

      第三,开展“救在身边·社区讲堂”活动。“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是红十字工作者的初心。为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中国红十字会将加大应急救护进社区力度,组织应急救护师资,深入城乡社区开展“救在身边·社区讲堂、名师讲堂”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中国红十字会还将依托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集应急救护、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博爱家园”,发展社区救护志愿服务队伍,提升社区自救互救能力。

      第四,开展“救在身边·旅游景区救护”行动。为提升旅游景区应急救护能力,保障游客健康安全,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已在全国437个4A以上的旅游景区援建了红十字救护站,跟进培训景区工作人员,组建了常态化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伍。这些红十字救护站与景区医务室实现功能整合,并增配急救箱、氧气瓶、急救担架、轮椅等救护设备。同时,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救护联动机制,显著增强了景区应急救护能力。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红十字景区救护站积极为游客提供应急救护服务,赢得了各方的赞誉。今年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景区应急救护力度,在实现有援建条件和需求的5A景区救护站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景区拓展。

      第五,开展“救在身边·红十字与冬奥同行、与亚运同行”活动。参与奥运服务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惯例。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广州2010年亚运会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相继与北京冬奥组委、冬残奥组委,杭州亚组委、亚残组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正组织赛事城市红十字会,为奥运、亚运志愿者提供应急救护培训,并在场馆内外设立红十字救护站,组建红十字救护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北京冬奥和杭州亚运救护服务。借鉴服务奥运经验,中国红十字会还为马拉松、进博会等提供应急救护服务,以进一步增强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救护保障能力。

      第六,开展“救在身边·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应急救护的生命力在于公众的参与。在我们身边,有意外事件的发生,更有危难时主动伸出援手的人们。他们是我们中间的一员,又往往是施救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不为我们相识的美丽背影。他们在危难时救人生命于一瞬,又从不计较功名得失,他们理应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受尊敬的人。为弘扬关爱生命、见义勇为精神,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救在身边·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发掘、选树一批红十字救护员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和引领,倡导社会公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营造“人人学急救、你行我也行”的新时代文明新风尚。中国红十字会还邀请中国女排队员林莉作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形象大使,摄制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公益广告。

      第七,推广“救在身边·红十字救护一体机”。随着应急救护意识的逐步增强,近年来,社会公众对AED的配置和普及表现出很强的预期。红十字会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公共场所配置AED。我们认识到,科技的进步显著增强了现场施救能力,但是设备终究不能代替人,我们不仅需要AED等急救设备,更需要能够掌握和使用AED的救护员。为此,中国红十字会将倡导在公共场所推广内置AED和急救包的红十字救护一体机。一体机不仅要有急救设备,还要滚动播放急救知识视频,特别是在配有一体机的场地,必须要保证身边的工作人员接受过急救培训,确保随时就近施救。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依法履职尽责,全面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有效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程度,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邵锋:刚才孙会长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的总体背景和主要内容,记者朋友们可能有不少感兴趣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提问。
      新华社记者徐壮:我们注意到,社会各界对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流量较大的交通站点配备AED设备已有共识,一些部门、机构积极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请问这些举措是否能有效提升公共场所现场急救能力?中国红十字会未来将在这方面发挥怎样作用?
      孙硕鹏: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简称,AED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反映了全社会应急救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等交通场所,以及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配置AED。截至目前,全国红十字系统在公共场所布设AED已超过1.1万台,据不完全统计,已使用AED施救67例。

      无庸置疑,AED的确能够显著增强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但急救设备毕竟不能代替人,只有大家都能掌握和使用AED,才能发挥AED的作用。也就是说,有了“救命神器”,还要有“救命神技”。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应急救护培训,使公众了解AED、会用AED、敢用AED。我想在这里说明的是,AED不是只有专业人员才能使用,普通人经过培训都可以用它来救人。所以,中国红十字会在推动公共场所配备AED的同时,高度重视AED使用培训,要求配备AED的公共场所,必须跟进培训相关人员,能够随时就近使用AED。为此,中国红十字会专门开发了CPR(心肺复苏)+AED培训教材,并将其作为红十字“救护师资”和“救护员”必修课列入培训大纲。此外,我刚才介绍过,中国红十字会正在积极推广内置AED和急救箱的红十字救护一体机,随时滚动播放包括AED使用在内的急救知识视频,希望急救设施配置到哪里,救护培训就跟进到哪里,从而进一步提高有效施救能力。
      人民日报社记者申少铁: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请问中国红十字会将如何推动实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主任赵建忠: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去年,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推动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开展。我会将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加大对在校师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一是扎实推进在校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各个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安全教育与应急救护培训。例如幼儿园儿童主要学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寻求大人帮助,注意游戏安全,预防气道异物梗阻及烧烫伤等,初步树立儿童的安全和救护意识。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活动,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阶段,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救护志愿服务。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内容,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

      二是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到2030年,中小学教职人员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不少于1∶50。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全员培训取证,切实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开展健康安全辅导员(救护师资)培训,经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学校及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中国日报社记者王小予: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我们注意到中国红十字会已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署合作备忘录,请问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冬奥会服务工作中将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曹怀杰:

      2008年,中国红十字会就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服务保障工作。2200名红十字救护志愿者值守北京550个志愿服务站,8万余名红十字志愿者活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为运动员和游客提供应急救护、信息咨询等服务,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席托罗的高度评价。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合作由来已久,国家红十字会参与奥运服务是国际惯例。2003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国际奥委会在西班牙签署了长期合作备忘录,鼓励各国红十字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奥林匹克盛会。

      2019年,我会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两年来,我会认真落实合作备忘录精神,通过开展志愿者应急救护培训、设立红十字救护站,为冬奥场馆配置AED,组织开展“红十字与冬奥同行2019”“红十字与冬奥同行2020”救护救援演练活动等,为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好相应准备。

      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承担北京冬奥会直升机医疗救援服务,已完成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直升机停机坪和机库的选址工作,与中部战区空军参谋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建立直升机赛时随飞随报机制,与北京市气象局建立了气象数据随报机制,已多次开展直升机救援及直升机转运全要素、全流程实战演练。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为运动员、观众等相关人员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航空医疗救援保障服务。
      公益时报社记者 苏石伟:面对意外伤害、突发急症,“扶不扶”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注意到中国红十字会正在开展“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请问红十字会打算如何开展这项活动,打消人们救人的疑虑?
      邵锋:在遭遇突发急症特别是心脏骤停这一状况时,最有效的施救时间只有4-6分钟,这样身边人的救护就变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应急救护可能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和技术门槛,使一些人即使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护技能,也不敢大胆施救。

      今年,作为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会开展“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就是想通过发掘总结一批群众性自救互救典型,进行深入的宣传传播,来鼓励公众学习急救、勇于施救,在全社会弘扬“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的社会风尚。人人学急救、你行我也行,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与掌握急救知识技能,每个成年人都可以成为在突发情况下出手施救的“最美救护员”。

      在开展“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救人事迹。例如:3月在宁夏银川,一名58岁的旅客在银川汽车站突然倒地,心跳呼吸骤停,正在该站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的医护人员对其实施心肺复苏,使用宁夏红十字会在银川汽车站设置的AED,成功为患者除颤,挽救了他的生命。

      今年,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了6名见义勇为人员,其中就有参加南京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的一名高校体育老师张鑫。去年11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学生参加800米体测,在跑步过程中突然摔倒在地,周围师生急忙呼救,体育老师张鑫听到呼救后第一时间跑向事发地点,发现学生呼吸停止、心跳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请人立刻通知校医、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于施救及时得当,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施救成功。

      同时,为鼓励施救,保护施救者权益,在立法方面,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下面请曹怀杰部长做一介绍。

      曹怀杰:应急救护工作是我会的传统核心业务,也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了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的职责。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今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在地方法规方面,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相继出台院前急救的地方法规。例如2016年施行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2017年施行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2020年施行的《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规定“救助人的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今年施行的《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规定“救助人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些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规章的救人免责条款,极大鼓励了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让更多掌握应急救护技能的社会公众在有急救需要时能够挺身而出,伸出援手,挽救他人的生命。

      邵锋:“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是一项关乎每个人的事情,也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事情,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进一步传播应急救护,使“人人学急救、你行我也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本次新闻发布会只是“红十字博爱周”活动的一部分,5月8日也就是世界红十字日当天,我们还将围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这一主题,举行“红气球定向越野赛暨京津冀应急救护达人大赛”,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支持和参与。谢谢大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